本網(wǎng)訊(化學化工學院)近日,,我校諶烈教授課題組在半透明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利用分子量調控的順序沉積策略實現(xiàn)了半透明有機太陽能電池光利用效率突破5%,,這是當前半透明有機太陽能電池領域的最佳性能,。
與無機半導體和鈣鈦礦材料相比,,有機半導體具有不連續(xù)的吸收特性,,這使得它們在制備半透明器件方面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對于理想的半透明有機太陽能電池器件,,它應該充分利用不可見光子來最大化光電轉換效率(PCE),,并最大化可見光子的透過以獲得高的透過率(AVT),從而實現(xiàn)光利用效率(LUE= PCExAVT)的提升,。如何實現(xiàn)這些參數(shù)的平衡是目前半透明有機太陽能電池發(fā)展存在的巨大挑戰(zhàn),。針對這一難題,諶烈教授研究團隊首次提出了使用分子量調節(jié)的高效順序沉積(SD)策略來提升半透明有機太陽能電池的性能,?;陧樞虺练e策略處理的PCE10-2F/Y6不透明器件實現(xiàn)了高達14.53%的PCE,獲得了基于PCE10體系全窄帶隙活性層的最高效率。更重要的是,,制備的半透明器件獲得了PCE和AVT的有效平衡,,無需復雜的光學調控,實現(xiàn)了LUE超過5%,,為半透明有機太陽能電池領域的最佳性能,。

相關成果發(fā)表在能源環(huán)境頂級期刊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上(IF="39.714)。論文的第一作者為南昌大學博士研究生黃學祥,,南昌大學諶烈教授為唯一通訊作者,,南昌大學為唯一通訊單位,合作單位為韓國高麗大學Han Young Woo課題組,。
編 輯:涂金鳳
責任編輯:許 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