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周
“大叔,,你家的臍橙長得還好嗎,?螨蟲防控效果怎樣?”在于都縣富硒臍橙園里,,南昌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學博士研究生王宏燕和果農正熱聊著今年臍橙的長勢和病蟲的防治,。別看王宏燕年齡不大,卻在科技助農上早已成績斐然,。
王宏燕來自新疆,,她說自己生在農村,長在農村,,豐收時家人的笑容是自己一輩子難以忘懷的記憶,,科技助農的種子從小就在心里生了根。
在遠離家鄉(xiāng)幾千公里外的江西,,王宏燕第一次接觸柑橘病蟲害生物防治,。在下鄉(xiāng)調研中,贛南老區(qū)有個叫丁陂的小鄉(xiāng)村讓她記憶特別深刻,。柑橘種植是這里村民最主要的收入來源,,但是害螨反復爆發(fā)讓橘農苦不堪言,她調研時聽到最揪心的一句話就是:“小王啊,,園子里蟲子控制不住了,,藥打了也不管用,實在是沒辦法了,?!?/p>
王宏燕經過多次調研后發(fā)現(xiàn),打藥除螨導致的害螨抗性問題已經陷入“藥越打越勤,,量越打越多”的惡性循環(huán),,也由此引發(fā)農業(yè)面源污染、農藥殘留等生態(tài)問題,。能否實現(xiàn)綠色,、高效、低成本防控?“我們進行了長時間的實地調研,,依托學校生物防治團隊在害蟲生物防治工作中的科研成果,,最后將目光鎖定在‘以螨治螨’這一生物防治手段上,希望通過這個方法能夠解決臍橙生長過程中遇到的各種蟲害,,從而減少農藥的使用,,提高果品品質?!蓖鹾暄嗾f,。
為了找到橘園生物防治螨的優(yōu)勢種,王宏燕深入橘園,,即使蚊叮蟲咬依然一動不動地去觀察,,為了螨蟲馴化,在養(yǎng)蟲房她經常一待就是一整天,。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王宏燕經過幾千次的螨蟲飼料配比調試,,形成了獨有的育種技術,,突破低成本大量繁殖的行業(yè)難題,創(chuàng)造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物防治螨種“巴氏新小綏螨”和“尼氏真綏螨”低成本大量擴繁技術,。
有了好的技術,,更需要好的推廣。王宏燕把智慧農業(yè)決策系統(tǒng)與“以螨治螨”生物防治技術融合,,集成了一套系統(tǒng)化“以螨治螨”防治技術規(guī)范,,打通創(chuàng)新成果轉化的“最后一公里”。王宏燕和同學們在我省已經建立了13個“以螨治螨”生物防治示范區(qū),,培訓600多名橘農,,帶動橘農人均增收2000元。最大限度減少了農藥使用頻次和農藥使用量,,降低經濟成本300多萬元,。
王宏燕還聯(lián)合有志青年共同成立生物防治技術服務公司,開展生物防治技術傳播,、推廣與合作,把好技術送入更多農戶家,?!跋Mㄟ^我們的力量,以科技助力鄉(xiāng)村振興,,用實際行動踐行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青春誓言,。”王宏燕說,。
原文鏈接:
http://epaper.jxxw.com.cn/html/2023-09/05/content_5408_8247272.htm
編 輯:巫艷萍
責任編輯:程慧萍
Copyright (c) 2014-2022 Nanchang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贛ICP備20001624號-1網備3601080200019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