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周
編者按:4月28日,中國網(wǎng)以《楊柏云:“花”一輩子時間 做一件“蘭”事》為題,,報道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模范教師”獲得者,、南昌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楊柏云教授先進事跡。詳情如下:
“紫莖綠葉帶春陰,,千古湘江一寸心,。”他29年醉心研究蘭科植物的保育工作,,他13年扎根山野遍尋蘭花蹤跡,,他5年潛心破解植物界“金絲猴”——大黃花蝦脊蘭的回歸保育奧秘……走進南昌大學先骕園的蘭園之中,不遠處就看到一位與蘭花“交流”的先生,,他時而撥開葉片檢查花骨朵兒,,時而低頭聞著蘭花的芬芳……他就是全國勞動模范獲得者、南昌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楊柏云教授,。他常說:“花在哪里開,,我就去哪里,。”
蘭花發(fā)展路上的實干家
楊柏云從小便對蘭有著濃厚的興趣,,1982年,青年楊柏云順利考入華東師范大學生物系,,也因此可以更深入地接近和了解自己喜歡的蘭,。畢業(yè)后,他回到家鄉(xiāng)江西,,來到南昌大學生物學系潛心治學,,并在此后將蘭花作為自己主要的研究方向。他說:“能將興趣與工作相結合是一件幸福的事,?!?/p>
楊柏云幽默地稱自己為“背包客”,他喜歡去戶外,,去攝影,,去運動。一年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野外調研,,走遍了國家各個自然保護區(qū)和江西省每一片山林,。“不能把蘭花的形態(tài)特征和美感表達出來,,拍不出清晰的照片,,那是非常遺憾的事情?!遍L時間奔波在野外的他,,雖然身體上疲憊,但更多的是心里滿溢的幸福感,?!疤貏e是在野外發(fā)現(xiàn)蘭花新物種時,什么都值了,?!?/p>
“一半農(nóng)民,一半科學家”是楊柏云的獨有稱號,,他常年奔波于田間地頭,,幫助農(nóng)戶解決他們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教導農(nóng)戶如何實現(xiàn)坡度種苗,,和農(nóng)戶算經(jīng)濟賬,,并將自己對蘭的一些專業(yè)知識以及經(jīng)驗做法毫無保留地交給他們,致力于將所學助力鄉(xiāng)村振興,。
“一天工作十五六個小時,,每次下鄉(xiāng)回來都是一腳的泥巴,。”楊柏云笑著回憶道,,“之前我們在鄉(xiāng)下進行蘭花調研時跟一個農(nóng)民有合作,,借住在他家里五年,一來二去我們漸漸熟絡,,他也想學習一些蘭花的知識,,我們也很樂意地傳授了他相關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技術知識,這么多年過去,,現(xiàn)在他在當?shù)匾呀?jīng)是個小有名氣的技術專家了,。”就這樣,,楊柏云帶動了一批又一批的農(nóng)民增收致富,。
蘭花文化傳播的踐行者
“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弊郧瓋汕Ф嗄昵皩懴赂桧炋m花的詩句始,蘭文化已成為貫穿中華民族的一股靜水流深的力量,。時光知味,,歲月沉香。如何讓更多人了解蘭花,、喜歡蘭花,?這是楊柏云一直思考的問題。他笑著說:“我想讓校園的每個角落都有蘭花飄香,,是為‘飄香運動’,。”
談及今年四月南昌大學第二屆蘭花展覽,,作為負責人的楊柏云滿懷自豪地說:“這次蘭花展從策劃,、設計到布展、養(yǎng)護,,基本上都是學生參與其中,,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嘗試,將勞動教育與蘭文化緊密結合了起來,,營造了一個‘人間最美四月天’。”
作為全國先進工作者,、江西省“受農(nóng)民歡迎的專家”,楊柏云鼓勵學生們在勞動中理解蘭花與文化的關系,。他認為,,“勞動”并不只是讓學生拿鋤頭種地,,還要讓學生在勞動中學到知識,、悟到文化,?!白審V大師生對蘭花從喜愛到熱愛到滲透到自己骨子里去,,這是我們課題組近幾年一直在做的工作,?!睏畎卦粕裆珗砸愕卣f,。
與此同時,,楊柏云也十分注重蘭花科研成果的轉化與推廣,,他認為蘭花不僅具有很強的觀賞價值,而且還具有藥用和研究價值,。多年來,,他深入基層,,幫助當?shù)氐钠髽I(yè)和農(nóng)民發(fā)展林下經(jīng)濟,,仿生栽培中藥材,。從2018年起至今,,已經(jīng)成功種植了黃精、金線蓮,、鐵皮石斛,、見血青、七葉一枝花,、八角蓮和霍山石斛等,。下一步,楊柏云和他的團隊也將繼續(xù)推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力爭為傳播好蘭花文化做出貢獻,。
蘭花研究領域的領路人
楊柏云教授長期致力于蘭科植物研究,,始終踐行著“立德樹人”的教學理念?!白鳛橐粋€老師,我覺得把書教好,是最根本的事情,?!弊鳛槟喜髮W第二屆“立德樹人標兵”榮譽稱號的獲得者,楊柏云始終默默耕耘于三尺講臺教書育人。
理論是基礎,實踐是關鍵,。楊柏云經(jīng)常帶著學生外出調研考察,,將課堂從講臺延伸到土地,將學生的腳步從教室走向自然,,他特別展示了這蘭園中滿園的盆栽,以及先骕園的后山上栽滿的蘭花,,這些都是他與學生一起實踐的成果?!拔业膶W生,,他們有人繼續(xù)讀博,,有人出國深造,有人自己創(chuàng)業(yè),。他們不光有比較扎實的理論知識,,還有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毕氲綄W生成才,,他的眼里滿是驕傲。
“學生一定要有遠大的理想,。認準了目標,,就要一步一個腳印向前走,。搞科研要學會坐冷板凳,放下浮躁的心態(tài),,學會吃苦,。”這是楊柏云對學生科研的建議,。當看到很多新生的第一志愿并不是本專業(yè),,楊教授也語重心長地說,興趣是可以培養(yǎng)的,,要把興趣和專業(yè)緊密結合起來,。這些樸素又真摯的道理,飽含著楊教授幾十年的人生智慧,,也寄予著楊教授對學生的殷切期待,。
楊教授也一直堅持勞動育人,也被聘為勞動教育種植基地的專家顧問,。說到勞動教育時,,他特別展示了這蘭園中滿園的盆栽,“看看,,這些都是學生養(yǎng)護的,,都是勞動教育的成果”。同時,,他對勞動教育也有著獨到的見解,。他說,勞動教育不能只限于鋤地種菜這樣表面的勞動,,還要和科普教育,,校園文化及個人興趣結合起來,。讓學生能在勞動的過程中學到知識,,能在勞動的過程中發(fā)揮專業(yè)優(yōu)勢,能在勞動的過程中發(fā)展愛好,。讓生物系的同學種蘭花是勞動,,讓音樂系的同學舉辦鑒賞會也是勞動;喜歡種花就種花,,喜歡種菜就種菜,。楊教授極大地拓寬了勞動教育的內涵,充分尊重個人特長愛好,,也最大限度發(fā)揮了勞動教育的作用,。
“作為老師來說,我們總是希望學生能夠成才,,俗話說長江后浪推前浪,,我們永遠希望學生站在我們的肩膀上,,能夠站得更高,看得更遠,?!?/p>
“恃才不傲,得志不驕,?!笔菞畎卦茖μm花精神的概括。而他自己也如蘭一般,,秉持著立德樹人的匠心,,積極向學生、向有需要的人傳授“蘭”知識,,傳播“蘭”文化,,做好“蘭”研究。楊柏云教授與“蘭”結下的緣分生生不息,,直至今日,。其蘭心蘭德,也將繼續(xù)飄香,,走進千家萬戶,。
原文鏈接:
http://jxjy.edu.china.com.cn/2023-04/28/content_42352184.htm
編 輯:曾 慧
責任編輯:涂金鳳
Copyright (c) 2014-2022 Nanchang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贛ICP備20001624號-1網(wǎng)備36010802000198號